最近,在小范围内交流了一个看法:从最坏的角度说,大拆解会走到哪一步?让我们从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可能的政策及作为开始:
第一,特朗普代表的是关于美国经济的一种假设。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制造业,我们的经济以什么为基础?在这个问题背后的,是一个关于美国经济基础的分歧性假设:美国有没有可能在制造业空心的背景下,以高科技、金融和服务业支撑起其庞大的经济体系,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显然,特朗普代表的是其中的一种否定性的假设,即没有制造业的支撑,美国的经济是脆弱的、不安全的,甚至会失去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因此,促进产业回流,尤其是制造业的回流,是特朗普这届政府经济政策的基本点。
第二,从历史的视角理解产业回流问题。1980年,美国金融、房地产与专业服务增加值在美国GDP 中的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这被视为美国产业空心化的标志。进入21世纪后,金融和高科技行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代名词。底特律、匹兹堡等传统制造业中心逐步衰落,华尔街和硅谷成为美国经济的新象征。但这里需要明确一点,产业空心化的直接原因,与其说是制造业越来越不赚钱,不如说是比制造业更赚钱的行业在不断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愿意在制造业投资的资本越来越少,愿意去制造业工厂做工的人越来越少,中低端制造业开始向外部转移。
第三,促进产业回流的政策,并不是始于特朗普。理论层面的主张我们可以弃置一边,仅以政策层面论,促进产业回流是始于奥巴马时期。2016年,奥巴马政府开始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促进美国制造业回流,以改善本国的经济状况,并增加本国的就业。此后,历届美国政府都坚持了这一政策导向。2023年美国的制造业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2010年平均值的三倍。有人估计,到2025年,将有84%的美国企业部分或全部回流其制造业务。但总起来说,特别是在与中国对比的意义上,美国制造业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第四,特朗普思路与拜登思路的差别。在这次美国总统大选中,哈里斯宣布的经济政策是以救助中产以及为中产创造机会为重点。结合拜登执政期间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民主党在这个问题上的一条明显的思路:重点扶持新兴产业,尤其是半导体、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从而带动整体制造业的回流。换言之,拜登更强调的是通过高科技优势建立新兴产业集群来促进产业回流。而特朗普的政策则侧重于通过关税和减税来保护本土制造业,其中包括较为传统的产业,因为这更有利于增加铁锈地带的就业机会。这也是共和党的票仓之所在。
第五,特朗普促进产业回流的主要手段。无论是在大选之中,还是在获胜之后,特朗普都特别强调关税政策的重要性。他直言,他特别喜欢关税这个词。这里需要注意到的是,这时特朗普讲的关税与其第一届任期时对关税的强调是不一样的。在第一届任期,特朗普的关税武器主要目标是减少逆差,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而这一次,特朗普对关税的强调,则是旨在促进产业回流。通过关税,构筑保护主义的壁垒,同时,通过高额关税的收取,在内部推行减税政策,尤其是降低企业所得税率。这无疑可以吸引外资进入美国,并增强企业的活力。
第六,关税是弱者的武器,是产品缺乏竞争力时的无奈之举。这里说的强弱不是指整体实力的强弱,而是指某些商品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强弱。关税政策的实质,是将外来商品拒之于国门之外,在历史上,这一手段较多地为弱势的一方所采用,现在美国面临的问题也是如此。从根本上说,这种弱势实际上是价格和成本劣势。一位从中国进货的美国经销商说,他的订单来自美国人,他能够把从中国采购的商品在美国以4倍的价格卖出去。这种情况可能是个例,但也大体可以说明美国制造业在价格上面对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市场竞争。
第七,特朗普能解决美国制造业的价格劣势吗?价格劣势的背后是成本劣势。有人用了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来说明问题:把富士康工厂里的画面给那些口口声声无限怀念制造业的美国人看,然后告诉他们,这些富士康工人每天要工作12小时,每周只休息一天,节假日都要加班。更为夸张的是,加班这是是员工们强烈要求的,因为不加班,大家每个月收入糊口都够呛。最后告诉美国人,这些工人的工资只有4美元一小时。当然了,美国人还没看到更离谱的,富士康在印度工厂每小时的时薪是1.5美元。他们会接受这样的工作条件吗?
第八,成本差异的背后是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在美国办厂的曹德旺曾有句名言,如果工会进来,我就关门不做了。实际上,不仅是美国,整个西方也是如此,其产品价格不是由某一具体因素决定的,而是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综合因素决定的。其中最直接的,是平均的工资水平、社会保障与福利待遇,以及工会的强大作用。而更深层的,则是社会实际上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了:用一种相对轻松的人性化的方式工作(倒退回去有可能吗)。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能够降低人工成本的措施,都不可能被人们所接受。唯一可能的出路是自动化和机器人的使用,但这又会受到工会的抵制。
第九,美国制造业回流遇到的不仅仅是成本与价格的问题。我不知道人们是否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现象:过去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廉价商品的形象正在改变。更确切地说,尽管一些中低端的产品仍然是白菜价,但也有一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卖得比国内还贵。这说明,中国产品的品质在提升,甚至有的地方在超越。但在大多数产品,特别是一些高端产品上,美国和西方国家还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来自于高科技。换言之,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产品如果要保持现有的竞争力,唯一的可能是优势技术的垄断。这样,对西方国家包括美国来说,对其竞争力优势的最大威胁,就是技术扩散。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拜登政策的重点为什么是小院高墙。
第十,最后,很可能会走到彻底脱钩这一步。中美之间的航班在急剧减少,人员的往来在急剧减少。这也许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就美国而言,无论是成本及价格还是技术扩散,都是一个几乎无解的问题。甚至加征关税,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极为有限。有人会说,自由贸易就是凭竞争力取胜嘛。但我们不要忘记,时至今日,任何市场都是镶嵌在民族国家的框架内的。我们可以想象,当市场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
赞(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