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从法国大革命看美式民主:民主自由,多少罪恶假借你的名义横行
本頁主題: 从法国大革命看美式民主:民主自由,多少罪恶假借你的名义横行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明白人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1209
威望:305 點
金錢:3313 USD
貢獻:785 點
註冊:2021-11-02

从法国大革命看美式民主:民主自由,多少罪恶假借你的名义横行

先讲一段往事。
高中的时候,笔者曾加入过一个实验社团,有幸凭着一次讲座混到了社长的位置。然后便开始按着自己的意图操控实验社的一切,拒绝听从两个副社长意见,最后把社团搞成了全校皆知的危险成分。

眼看着社团即将分崩离析,两位副社长联合几个部长和老社长,以及学校其他两个大社的社长发动了"政变",把我撸下了台。口号是"要民主不要独裁",不过念在旧日情面,还给我保留了一个部长的职位。为了防止新

任的社长重蹈覆辙,诸多部员商议了一套社规,用来限制社长和副社长的权力;确定了社长和副社长只有名称的差别,但实际权力相同;确保每个社员的意见都有被参考的可能。如果放在历史上讲,这一套流程就是"立宪"和"民主共和"。

以点推面,在现代社会,只要是受过正常教育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渴望获得更多的民权,如果条件允许,大家也会去尝试建立一个简单的民主制度。

那如何保障这个民主制度可以顺利地推行从而尽可能的为每个人或者大多数人服务呢?答案就是寻求人与人之间诉求的共性。但由于每个人的想法和追求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基本上不存在一种制度可以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甚至大部分都很难。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作出一个猜想——民主制度从来都不是为了实现所有人的理想而存在的,它的建立需要的是这群人至少有一个最基本的共识。

带着这个猜想,我们就能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今天美式民主总会伴随着层出不穷的混乱。

在阐述这个论题之前,我再讲个故事。

时间回到1589年的法国,彼时的法国刚刚结束了胡格诺宗教战争,连年的战争让法兰西破败不堪,百废待兴。好在新上任的国王亨利四世是个爱民如子的贤君,经过一番整治,法兰西重现欣欣向荣之景,市民阶级在这一时期得以迅速发展。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胡格诺派和天主教之间的矛盾导致这位贤王遇刺身亡。新王路易十三此时还是个小朋友,如何保障法国稳定和辅佐新王就成了法兰西各个阶级的重要议题。

于是在1614年,法兰西再次召开三级会议,决定商讨出个结果。不过从这次会议中反映出了一个现象,就是当时的法国社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级裂痕了。各个阶级之间互相敌视,各有各的主张,很难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尤其是新兴的市民阶级,虽然他们数量众多,但实力还不足以和教会以及贵族抗衡,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市民阶级寄希望于王权,希望路易十三可以像他爹一样做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国王。市民主张强化王权,教会和贵族希望国王可以帮助自己对付另一方,因此对于王权的需求也很强烈。所以在激烈的讨论后,三个阶级达成了唯一的共识,就是让国王来说的算吧!

借用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一段极为经典的话来说就是:“法国各阶层、各区域的人们是彼此隔绝、互相怨恨而老死不相往来的,唯有王权是无限扩展,蓬勃有力的。”

历史证明托克维尔说得太对了,因为在路易十三之后,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不断的强化王权,他们成功地运用三阶级赋予的权力,肆意挥霍国家力量以满足自己的好大喜功。结果就是法兰西赚足了面子,被征税的人民受尽了折磨,而这个烂摊子又抛给了路易十六。

人民推崇了王权,却反过来被国王所背叛,仇恨弥漫在整个国家,愤怒的国民要求国王召开三级会议,重新限制国王的权力,而即将被路易十六强制征税的贵族和教会也加入到这一场动乱中,要求国王召开三级会议来确保他们的利益不会被侵犯。面对规模宏大的反对浪潮,路易十六只好答应次年召开会议。

从表面上看,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可是阶级的矛盾早就深深缠死了法国王室这颗大树。由于法英通商条约的实施,大量的廉价商品充斥了法国市场;反常的气候使各地农业歉收;工人的工资下降,物价却猛涨,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生存,许多城市出现了暴动,农民起义也如星火燎原般展开。

不过即便如此,许多人依然将国王视为保护神,随着三级会议的临近,6万多封陈情书雪片般飞到了路易十六面前。

我不知道路易十四有没有阅读这些陈情书,但托克维尔肯定是仔细地读过了,然后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我带着一种恐怖的心态认识到,这里所要求的是对国家整个法律和风俗习惯在瞬间同时废除。我看到的问题是,法国即将迎来的,是世界上曾经发生过的诸多革命中最危险的革命。"

对于这次三级会议,所有阶级都把他当成了自己的许愿池,大家没有抱着解决问题寻找共性的态度来参加会议,而是各自阐述自己的主张,并要求实现自己的愿望:第三阶级希望消除贵族特权,减轻赋税;贵族和教士希望自己永保特权,不被收税;国王希望大家都消停消停,让我安心修锁。

不出意料的,会议失败了。国王没有给任何人做出保证,从而让所有人失望。这一刻,法兰西各个阶层抛弃了"拥护王权"这个曾经唯一的共识,社会彻底割裂,革命要开始了。

于是在1789年7月15日的早晨,近臣利昂古尔走进凡尔赛宫,向路易十六汇报了前一天巴士底狱被攻克的消息。

路易十六听后十分吃惊,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

近臣回答道:“不,陛下。这是革命。”

在革命后,路易十六又苟活了两年,这期间,法国人民就法兰西下一步的走向做了漫长而又深刻的讨论,结果就是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等支持共和政派获胜。1893年1月3日,倒霉的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而就在前一年的9月22号,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宣布成立。
按理说共和国成立,法国人民当家做主,一切都应该奔赴光明和繁荣才对。然而革命的烽火还没有熄灭,米拉波、丹顿、罗伯斯比尔,所有人都在争相阐述自己理想中的政治体制应该是什么样子。而对于不服从自己理想的人,那就是背叛革命,就地消灭。简单来说就是民主没追求成,反而出了更多的"独裁者"。

好好的民主革命,怎么就搞成了这个样子?原因很简单,从最后一次三级会议失败之后,法兰西各个阶级之间的共性就不复存在了,所有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诉求,满足自己的愿望。因此这次革命的结果是大伙在寻找所有人之间的"最小公倍数",即能满足所有人所有愿望的准则。

但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一个家庭里的两口子都不能做到满足两个人所有的愿望,更何况一个国家呢?

那一个合理的民主共和国应该是怎样的,其实答案就在这个共和上。

什么是共和,这个在词典上有很长的解释。不过总结一下其实就一句话,追求共同底线,即我们这群人绝对不能逾越的共识。用一个数学概念来解释就是最大公约数。
在这一点上,1787年的北美人民要做得比法国人好得多。基于托马斯·潘恩的那本《常识》,美国的元老们在制定宪法时没有像法国人那样高谈阔论。初版的草案非常简易和保守,主要就是讲了讲联邦和州要怎么分权。

到1789年因为马萨诸塞、弗吉尼亚和纽约等5个州的反对,才又通过了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宗教信仰等自由,规定非依法律不得扣押人、捕人、搜查及没收财产以及刑事诉讼案中的被告有权要求迅速公审和律师辩护等10条修正。

13个周啰里八嗦半天就通过了这么几条法案,恰好表明了当时美国各州精英的聪明之处——能达成的共识总共就那么多,再说多了就吵起来了,大家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权力可以被制衡的民主共和国,保住这个底线就够了。

所以相比法国大革命的疯狂,美国的内部环境总体而言要安静得多,最大的内战也要等到一百年后的南北战争了。

因为共识的存在,美利坚得以稳定两百多年,没有遭受法国那种持续百年的政体更换。但今天的美利坚却把祖传的手艺玩脱了,保守主义和白左势力严重割裂,就如同两百多年前的法国一样,双方没有在寻求一个最大公约数,一个不可逾越的共识底线。只是在自顾自地阐述自己的诉求。理由呢?因为他们是民主国家。

近年来,不管是"黑命贵","拒绝戴口罩运动",还是"选票造假"案件,都体现了一点——美国人在撕裂自己祖辈留下的共识性。只是看中了自己的民主,只是追求了自己的自由,却伤害了自己的同胞,那些美国国父们拼死要保护的对象。

就像网上说的那样:“人类在历史中最大的教训就是不长教训。”

真不知道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几位老爷子看到今天的美国会不会痛哭流泪。

民主自由,多少罪恶假借你的名义横行!​​​

赞(14)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2-02 19:08 發表評論
明白人 [樓主]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1209
威望:305 點
金錢:3313 USD
貢獻:785 點
註冊:2021-11-02

1024
TOP Posted: 02-03 17:55 #1樓 引用 | 點評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1-11 16:44